 |
技術專輯 |
 |
|
主題: |
金屬3D列印的異型水路模仁運用實例探討 |
摘要: |
金屬3D列印已不再是高尖端的設備, 從以前暫用模具的觀念已經進步到可以量產的模仁, 並更進一步超越傳統或五軸加工機的限制. 異型水路的應用就是一大突破. 塑膠射出成型除了模具加工的精準度, 成型週期的長短往往是接單的一大主因. 異型水路可以將冷卻系統更接近塑膠成型面, 加快熱量的排出, 並且可以提供模仁表面更平均的溫度. 藉由此技術, 依照產品的大小, 成型週期可以縮短10%到35%. 成型的品質如縮水痕跡, 接合線, 尺寸都更加理想. 也提供產品更高的經濟價值. |
作者: |
鉝太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|
 |
|
 |
特別報導 |
 |
|
主題: |
後疫情時代的新數位政策議題研析—以新加坡及韓國為例 |
摘要: |
對臺灣而言,因超前部署,疫情控制較好,所以臺灣在處理疫情及因應常態性疫情時代的數位政策調整,反而欠缺其他國家的主動積極作為。因此,對臺灣而言,仍需關注其他國家的作法,作為數位政策調整之參考。本文接續將以新加坡和韓國為案例進行探討,在疫情衝擊和國情文化不同,也觀察到選擇不同的政策工具,引導社會與經濟體系轉型,朝向全面性的數位發展。 |
作者: |
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二(國際經濟)研究所 |
 |
|
 |
大陸經貿 |
 |
|
主題: |
中國大陸把握國際市場機遇 夯實出口競爭實力 |
摘要: |
中國大陸政府提出「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。」這是在中國經濟邁向高品質發展關鍵階段提出的強國方略,要以更高水準的開放加快形成內外良性循環。紡織行業也迎來了以中國大陸國內需求為導向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轉型發展新機遇。 |
作者: |
上海代表處駐南京聯絡點 |
 |
主題: |
中國大陸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蟬聯全球第二 |
摘要: |
去年末,中國大陸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2.2兆美元,次於美國的7.7兆美元和荷蘭的2.6兆美元。中國大陸對外直接投資流量蟬聯全球第二,存量保持全球第三。<br>中國大陸在全球對外直接投資中的影響力不斷擴大。去年,中國大陸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占全球比例為10.4%,連續4年超過一成;同時,中國大陸對外直接投資存量占到全球的6.4%,與前年持平。截至去年年底,中國大陸超2.75萬家境內投資者在全球188個國家/地區設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4.4萬家,覆蓋全球80%以上國家/地區,年末境外企業資產總額7.2兆美元。<br> |
作者: |
上海代表處駐南京聯絡點 |
 |
|
 |
全球產經 |
 |
|
主題: |
美國第三季GDP年成長33.1% |
摘要: |
綜合美國商務部報告及美媒報導,美國第三季實質GDP較上季成長7.4%,換算年成長33.1%,打破1950年第一季16.7%紀錄,主因係商用與住宅投資增加,及強勁消費支出。 |
作者: |
經濟部 / 駐美投資貿易服務處 |
 |
主題: |
美國車廠產能全開 汽車工業強勢復甦至明年 |
摘要: |
汽車晶片的需求近期意外升溫。分析師表示,美國汽車/工業產業需求有望一路復甦至2021年。汽車市況反彈幅度遠優於預期,美國汽車與卡車的產能利用率達到100%,以及經銷商庫存降低帶動,都在推動汽車持續走強。 |
作者: |
經濟部 / 駐芝加哥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 |
 |
主題: |
奧地利BMW STEYR廠獲德國母公司增資1億歐元擴增引擎生產線 |
摘要: |
依據奧媒標準報(der Standard)本(109)年10月29日報導,德國汽車製造商BMW增資1億歐元,於奧地利BMW Steyr廠增設之汽車引擎生產線在日前正式營運。新生產線廠房面積12,800平方公尺,主要生產4缸及6缸高效能汽油引擎,預估年產量將介於18萬至36萬具。 |
作者: |
經濟部 / 駐奧地利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 |
 |
主題: |
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將馬國定位為尋求移轉、擴大投資的跨國企業理想地點 |
摘要: |
馬來西亞投資發展局(MIDA)主席馬吉德(Abdul Majid)頃接受馬國媒體專訪時指出,儘管新冠病毒為全球經濟帶來挑戰及不確定性,但外國投資人將繼續利用馬國拓展在東南亞地區的業務。新冠病毒雖為企業的轉折點,馬國企業有必要對供應鏈網絡進行審查及重新制定策略,以免對特定國家過度依賴。馬國也將自己定位為亞洲的全球供應鏈中心。 |
作者: |
經濟部 / 駐馬來西亞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 |
 |
主題: |
特斯拉將在美再建整車工廠 |
摘要: |
據消息顯示,特斯拉並未披露建設該工廠的具體地點,只表示該工廠將建在美國。該公司還指出,計劃將於該工廠生產電動卡車特斯拉Semi和電動卡車Roadster。這並非特斯拉首次披露將在美國再建設一座整車組裝工廠的消息,在第二季度及三季度的財報中,特斯拉都有提及在美國會再建設一座生產電動卡車Semi和電動卡車Roadster的工廠,但也未披露具體的地點。
|
作者: |
經濟部 / 駐舊金山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經濟組 |
 |
主題: |
二輪車主要國家的電動機車發展政策 |
摘要: |
各國政府透過禁售燃油車等政策來杜絕 CO2 排放,也宣布將在未來 20 年內將汽機車電動化,帶動了全球汽機車產業加速往電動化轉變。根據工研院研究報告指出,引擎效能與廢氣處理能力上,50 c.c.的機車排放一氧化碳的量是2,000 c.c 汽車的2.7倍,所以機車的電動化更有其重要性與必要性。 |
作者: |
台灣經貿網 / 產業拓展處 |
 |
|
|